中国网8月4日讯(记者 白璐)近日长沙配资公司,瑞士驻华大使馆在北京举办国庆招待会,庆祝瑞士国庆日。瑞士驻华大使白瑞谊与中国外交部副部长华春莹出席活动并发表致辞,回顾了瑞士的发展成就以及中瑞双边关系的丰硕成果。
瑞士驻华大使白瑞谊与中国外交部副部长华春莹出席瑞士国庆日招待会。(瑞士驻华大使馆供图)
招待会融合了瑞士传统美食、文化展演与创新元素,展现了瑞士多元文化魅力与中瑞合作的活力。在招待会的尾声,白瑞谊大使与华春莹副部长共同放飞了象征和平与友谊的和平鸽。
·瑞士——从历史长河中走出的创新之国与和平使者
坐落于阿尔卑斯山脉腹地的瑞士,历史上曾因资源匮乏、地形闭塞而成为欧洲最贫困的区域之一。然而,通过实施前瞻性经济政策、构建高效务实的行政体系,瑞士成功实现了从资源有限的封闭经济体向全球最具竞争力的富裕国家的历史性跨越。
展开剩余71%回顾瑞士的建国历史,白瑞谊大使介绍到,瑞士国庆庆祝活动源自1291年8月1日。当时,瑞士联邦26个州中最早的三个州结成同盟以摆脱哈布斯堡王朝的统治。在随后的数个世纪里,更多宗教、语言和经济背景各异的州加入同盟,瑞士联邦不断扩大并最终发展成为一个具有多元文化、中立且开放的国家。
如今,瑞士凭借其金融服务业的全球影响力、多边外交的卓越协调能力以及在生物医药、精密制造等领域的持续创新,已然成为国际事务中不可忽视的重要力量。在人均GDP(2024年达10.37万美元)、科技创新指数(连续14年全球第一)等关键指标上持续领跑,堪称“小国大治”的典范。
白瑞谊大使告诉大家,瑞士的国庆日就是一场盛大的家庭聚会,社区居民们欢聚一堂,烤香肠、赏烟花,与朋友们畅谈。在烤香肠的间隙,通常由市长或者嘉宾致辞。崇尚简洁与务实精神,让瑞士将更多时间与资源投入创新领域,最终成长为全球创新的标杆。
作为永久中立国,瑞士的另一重角色是全球和平的“搭建者”。日内瓦不仅是“欧洲屋脊”的地理坐标,更是多边外交的重要舞台。近年来,瑞士积极推动地区冲突解决,在缓解贸易争端、应对人道主义危机等领域与中国保持密切磋商,用实际行动诠释着中立国的责任担当。
·中瑞建交75周年:“平等、创新、共赢”精神铺就合作之路
今年是中瑞建交75周年。上世纪五十年代,瑞士成为最早承认并且同新中国建交的西方国家之一。华春莹指出,瑞士的创新精神也体现在中瑞双边关系方面。四分之三个世纪以来,中瑞两国与时俱进,敢为人先,打造了中瑞创新战略伙伴关系。
白瑞谊大使表示,75年来,两国建立了广泛而实质性的关系,双边交流与往来涵盖经贸、科技、人权、文化等多个领域,两国政府间建立了约30个对话机制。“今年也是中瑞文化和旅游年,我们正在中国各地举行丰富多彩的活动。我们将与中国外交部一道,共同致力于这一合作。”
经贸合作是中瑞关系的重点和亮点。建交以来,双边贸易额增长超百倍。华春莹告诉大家,瑞士还是率先同中国签订自贸协定,且目前唯一同中方开启了协定升级谈判的欧洲国家。许多瑞士企业在中国市场深耕多年,为中国提供了优质的产品和服务。雀巢的奶粉、瑞银的理财服务、迅达的电梯早已融入中国百姓生活;中国企业也在瑞士设立研发中心,利用当地创新生态提升竞争力。当前,双方在绿色经济、数字贸易等新领域的合作潜力正加速释放。白瑞谊大使表示,在华的1000多家瑞士企业是瑞中关系的重要支柱,这些企业致力于为中国及全球提供高价值、创新且可持续的产品。“为瑞士在华新工厂剪彩仍然是瑞士驻华大使和总领事们的一项重要工作。”白瑞谊说。
人文交流则为中瑞关系注入“温度”。2025年“中瑞文化和旅游年”期间,瑞士驻华大使馆举办的后海小木屋艺术展、“宇宙考古:时空探索”展览等活动让中国民众近距离感受瑞士风情;上海至日内瓦直航的开通,让“说走就走”的旅行成为现实;伯尔尼中国文化中心的启用,则为中国文化在瑞士的传播搭建了新窗口。
华春莹表示,中瑞是践行多边主义的重要伙伴,面对当前国际形势中单边主义和保护主义的逆流,两国更应加强团结合作长沙配资公司,为变乱交织的世界注入更多的稳定性、确定性和正能量。
发布于:北京市天创网配资提示:文章来自网络,不代表本站观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