萨沙历史上的今天山西股票配资
作者:萨沙
本文章为萨沙原创,谢绝任何媒体转载
500万人次的民夫是如何被动员的?1949年1月10日:淮海战役结束
展开剩余81%今天,我们将讨论淮海战役中的民夫问题。大家是否曾看过电影《活着》?电影中的富贵和春生,是依靠皮影戏为生的社会底层民众。在外地做生意时,他们被国军抓走,成为了民夫。电影的背景设定在淮海战役的后期,当时,国军已经被包围在陈官庄,面对全面失败的局面,数以万计的士兵和民夫开始逃亡。与此同时,大量的后勤物资需要运输,国军便开始四处抓壮丁。
让人感到有趣的是,在国军败退并最终被解放军全歼后,富贵和春生并没有立即返回家乡,而是留了下来,继续为解放军做民夫。富贵的朋友春生还在稍后的时间加入了解放军,成为了一名汽车兵。这个细节表明,解放军同样面临着民夫短缺的问题。
在战争中,民夫究竟指的是什么?对于民国时期的军队来说,民夫极为重要。以大将粟裕为例,他曾提到南昌起义后,军队战斗力的严重下降,其中一个原因便是民夫的缺失。担架、行李担子等后勤物资,原本由民夫承担,但没有民夫时,这些任务便落到了士兵头上。由于长时间搬运重物,士兵的战斗力大大下降。在红军中,这一问题尤为严重。为了维持长途行军的后勤需求,红军不得不依赖大量的民夫。
中央红军长征时,虽然作战部队兵力仅有8万多人,但民夫的数量却接近3万。红军的行军和补给工作,离不开这些民夫的辛勤付出。举个例子,中央红军长征初期,所需粮食和战略物资的运输就需要上万民夫的支持。红军还带着大量物资,包括织布机、印刷机、银元等,而这些都必须由民夫来搬运。由此可见,民夫在军队中的地位至关重要。
此外,民夫的选择标准通常是18岁到28岁的男性,而一些不适合战斗的人员则被编入民夫队伍。尽管民夫的任务非常艰巨,他们的思想觉悟通常较低,很多人只是被迫参与,甚至有很多人只希望能够回到家中,照顾家里的农田与家人。红军长征时,一些民夫因极度疲劳而逃跑,而这些逃亡现象的存在,也反映了民夫队伍中存在的矛盾和不满情绪。
红军突破三道封锁线时的损失很大,但这些伤亡主要来自于民夫的逃亡。尽管一些民夫出于生存压力被迫继续前行,但当他们长时间承受极度压力和劳累时,很多人选择了逃避。面对如此大的压力和损失,负责后勤的干部分析认为,民夫逃亡的主要原因在于工作过于辛苦且缺乏足够的政治动员。
这种情况在国民党和其他军阀的队伍中并不少见。国军在征召民夫时,往往采取暴力和压迫的手段,许多村庄的男子因害怕被抓去做民夫而选择逃避。有的民夫被强迫参与军事劳动,面临着生死存亡的艰难困境。甚至有一些年老体弱的病人也被强行征用,带着沉重的物资行军,往往死于途中。
当然,解放军的做法与日寇大为不同。解放军征集民夫时,虽然同样需要大量的劳动力来支持后勤运输,但他们更多依靠群众的支持与自愿参与,这也是解放军能够获得胜利的一个重要因素。淮海战役中,解放军的后勤供应规模庞大,动员了500万民夫参与支前。通过建立中转站点和运输网络,民夫们日复一日地将粮食、弹药和伤员转运至前线。
虽然民夫的工作极其艰辛,但他们为战争胜利贡献了巨大的力量。无论是跟随部队深入战斗的常备民工,还是在后方支援的临时民工,他们都在战争中发挥了重要作用。通过民众的支持和参与,解放军成功完成了这一艰难的战役,最终取得了淮海战役的胜利。
这场战役不仅展示了人民的力量,也体现了战争的残酷与艰辛。民夫们在背后默默付出,虽然面临着生死的考验,但他们的牺牲精神和为国家解放的贡献,是任何人都无法忽视的历史篇章。正如毛泽东所说:“战争的伟力之最深厚的根源,存在于民众之中。”
发布于:天津市天创网配资提示:文章来自网络,不代表本站观点。